11月28日,笔者在大营镇赵楼村东的和成农业种植基地中看到,金黄硕大的雪梨挂满枝头,把树枝压弯了腰,十几名群众穿梭在梨树中间,摘梨、装筐、搬运,一派忙碌景象。不远处,过磅后的晚秋雪梨堆得像小山似的等待外运。
“这亩的满树雪梨多喜人,今年晚秋雪梨最低产量达到50多万斤。”和成农业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赵楼村是大营镇12个省级贫困村之一,全村口人,耕地亩,土地多是丘岭坡地,年,他们在该村以每亩斤小麦流转了亩土地,种植了晚秋雪梨、苹果、核桃等品种,特别是去年以来,县纪委驻村帮扶队联系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林果专家来到果园进行技术指导,今年基地中的各类果树喜获丰收,同时还为附近的赵楼村、李文驿村等贫困户提供了40多个公益岗位,该基地还是我县产业扶贫基地。
由于管理跟得上,基地中种植的晚秋雪梨长势喜人,今年刚入秋,累累硕果就挂满枝头。笔者随该负责人在梨树林间穿行,他随手摘下一个雪梨,撕开套袋,只见一个嫩黄的雪梨呈现在记者眼前,雪梨套袋可以避免风吹日晒和飞鸟啄食,确保每一枚黄梨都保持高品质。“晚秋雪梨比普通梨成熟晚、上市晚,销售时可打个时间差,价格有优势。此外,这种黄梨皮薄肉厚,口感甜脆,果核小,果肉无渣,易贮存和运输,种植效益应该不错。”
“俺家7亩多地全部流转到和成农业了,孩子和儿媳外出打工,俺和老伴儿在果树基地干活儿,每年还可收入2万余元,俺家生活有奔头了,即将脱贫致富了,幸福生活的日子也将来了。”今年70岁的大营镇赵楼村今年70岁的贫困户王套高兴地说,晚秋雪梨是俺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视觉评论有奖啦!
视觉将每天选出1-3条精彩评论,于次日公布在首篇篇尾,入选者可获得精美礼物一份!赶快来评论吧
编辑:李红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