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
立秋之后,暑湿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秋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由此津亏液少而易伤阴,同时我们中医讲「燥易伤肺」,因而燥气伤人多与肺脏有关,「肺燥」也就成了我们在秋天总能听到的名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倡导「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提到养阴,就不能不说到秋季的主气——燥气了。
温燥和凉燥
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
1、凉燥
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
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表证偏风寒,津亏较轻,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2、温燥
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为温燥。
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
表证偏风热,津亏较重,甚化热伤络,胸痛咯血,舌红苔黄,脉细数。
秋燥会给身体来哪些症状
1、秋咳
秋燥中,咳嗽最常见。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
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
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
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秋燥咳嗽分两种类型:
●外燥证:分为温燥、凉燥。
初秋时天气经常出现高温,容易感到温燥;进入深秋后天气渐凉,容易感到凉燥。温燥头痛、身热、口渴、微恶风寒、干咳、痰粘量少等。
●内燥证:与外燥有密切联系,但多半由于出汗过多,或泄泻太多,或因高热或时间较长的发热而引起身体水分的缺少。
主要症状有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枯不荣,大便燥结不行,小便短少等。
后面会送给大家一些缓解秋咳的食疗方(往下拉就会看到哦)。
2、鼻敏感
中医认为,「鼻乃肺之窍」。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鼻出血经常发生,鼻干燥可以说是无人幸免。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
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
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办公室放加湿器,食用白色果蔬润肺,按摩迎香穴。
3、皮肤干燥瘙痒
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
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
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时常润一润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
食物方面可以食用一些健脾补肺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莲子,银耳等食物。
4、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想要让自己过的舒服正常,千万要防止秋燥来袭。
蜂蜜有很好的润肠通便功能,如果在秋季不小心患了便秘,我们不防在晚上饮用一些蜂蜜水,能够有效地缓解便秘情况,白天也可以适当喝些蜂蜜水。
润肠通便茶:
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
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
5、眼睛干涩
秋季干燥,燥伤阴津,所以有些人会明显感觉眼睛干涩。
中医里有一句话就是说肝和眼睛的关系,叫「肝开窍于目」。也就是说肝提供的血液和阴津是可以滋养眼睛的。
适当喝一些菊花、枸杞代茶补阴养肝,按摩睛明穴生泪。
如何预防秋燥
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
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等。
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六款缓解秋咳的食疗方
1.蜂蜜萝卜汁
白皮萝卜克,洗净去皮切碎,用洁净纱布包好挤榨出汁。每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调匀服用。每天3次,连服3~5天。本方对便秘者疗效更好。
2.萝卜陈皮汤
取白萝卜克,陈皮3克。将萝卜切碎,与陈皮一同煎汤,饮汤。每日1剂,分2次服完。
3.鸭梨粥
取鸭梨3个,大米50克,先将鸭梨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除去梨渣后,再加入米粥趁热食用,有润肺、清心、降火之功效,可治肺热咳嗽。
4.百合杏仁粥
鲜百合50克(干品30克),杏仁10克去皮,打碎,粳米50克,同煮为稀粥,调白蜜适量温食,1日3次。
5.杏仁炖雪梨
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1只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另加冰糖20克,清水适量,然后置锅内加盖隔水炖煮约1小时即可服用,每天早晚1次,连服2~5天。
6.川贝末炖雪梨
取雪梨1只洗净,横断切开。掏去核后放入川贝末6克,然后将两瓣并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清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吃梨喝汤,每日1次,连服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