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毛主席《矛盾论》
大家好,我是寒牛出栏。
我们继续讲“矛盾的特殊性”,它同“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是《矛盾论》重点中的重点、精华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揣摩。
上篇文章,我们详细解读了矛盾特殊性的五种情形及原理作用,知道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来解读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剖析矛盾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原理,力争掌握好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主要知识点有以下四条:
①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可相互转化。②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可相互联结。③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④共性个性与绝对相对的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在讲上述四个问题前,我们要搞懂两个重要概念。
什么矛盾的普遍性?什么又是矛盾的特殊性?
只有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原理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其确切含义包含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讲,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从狭义上讲,是指矛盾的共性、绝对性,即指同类事物共有的普遍性质、共同本质或共同属性,也就是毛主席讲的“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简称“共性”。
同理,矛盾的特殊性,其确切含义也包含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讲,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等五种不同情形。
从狭义上讲,是指矛盾的个性、相对性,即指每一个(或每一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或别类事物)的特殊矛盾或特殊本质。
也就是毛主席讲的“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事物的个别属性,简称“个性”。
我们来逐条解读之。
一、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转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看段原文。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这段话告诉我们两个重要信息:
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在一定场合下,会转化成矛盾的特殊性;
二是,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会转化成矛盾的普遍性。
通俗地讲,事物的矛盾,在这个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到了那个场合就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过来讲,在那里是特殊性的东西,到了这里就又变成普通性的东西。
我们要知晓一个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的场合下(即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这哥俩会跳“二人转”。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毛主席举例加以说明。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根本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于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是社会共同本质或矛盾,即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却是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上阶段性的产物,对于人类阶级社会这个大范围来说,它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相对而言是一种特殊的矛盾,即矛盾的特殊性。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对于资本主义而言是矛盾的普遍性,但对于人类整个阶级社会而言是矛盾的特殊性。
我们也来举例说明。
以女人穿戴的饰品为例,有水晶手链、金银戒子、玉手镯等常见饰品,对于中国女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穿戴饰品是很普遍的情况,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对于女人购买过的所有商品而言,饰品又是一种具有特殊本质的商品,它有装扮与美化的作用,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以马路上的汽车为例,它们都有四个车轮、都是依靠动力来驱动的车辆,对于小轿车、大货车、公交车、工程车等车辆而言,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对于交通工具而言,汽车只是各类交通工具当中的一种,相对于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来说,汽车是具有特殊本质的出行交通工具,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由此可见,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的场合下(即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会相互转化?
原因有两点。
一是矛盾是运动的,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任何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向着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
二是事物的范围很大,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转化,提供了空间。
总而言之,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会相互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或条件不成熟,二者不会转化。
这也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存在辩证关系的重要体现。
接下来,我们来解读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相互联结问题。
二、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联结
老规矩,我们来看一段原文。
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这段话告诉我们,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每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矛盾的普遍性。
第二,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我们逐条来解释。
1、为什么每个事物内部,既包含矛盾的特殊性,也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呢?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而《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具有无限性,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存在密切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由此可以推断,世界任何事物,其内部既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一面,也存在矛盾的特殊性的一面,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也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我们来举例说明,看完大家立马秒懂。
比如我们人类,全球有70亿人口,有许多共同的本质,都有思维能力、生理反应、劳动能力。这就是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即事物的共性。
而全球70亿人口,却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肤色和语言,有不同的风俗和习惯,有不同的诉求和需要。这就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
但是无论哪个国家的人,他们不但具有自己本国的个性,而且还具有全人类的共性。
换句话说,地球上每一个人,不但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
我们再以水果为例。
脐橙、苹果、雪梨,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都含有水分、糖分、矿物质等营养成份,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脐橙、苹果、雪梨,它们各有各的特殊点,其果实外表和营养成分,均各自有自己的特殊本质,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由此可见,脐橙、苹果、雪梨,这三种完全不同的水果,身上都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也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综上述说,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2、为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呢?
在前面我们阐述过。
矛盾的普遍性,狭义上讲即矛盾的共性,也就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狭义上讲指矛盾的个性,也就是指同类事物的个性。
说“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就等于说“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二者表达的意思是一样,只是换了个说话。
我们来举例说明,大家就能秒懂。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棕种人、黑种人,他们都具备思维能力、劳动能力、生理能力等共同本质,这就是人类的共同属性,即矛盾的普遍性。
那么人类的共性,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肯定还是要通过一个载体来展示,而这个载体就是我们每一个有鲜活生命的人。
但是不同肤色的人,都各自有自己种族的特殊本质,有种族的鲜明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这是区别不同人种的重要特征。
如果抛开各种族的个性,那么就会发现不同肤色的人,只剩下人类共同本质——具有思维能力、劳动能力、生理能力等人类共性。
由此可见,人类的共性,是存在于种族的个性之中,要通过种族个性才能生存,即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我们再以汽车为例。
冷藏车、救护车、大货车、押运车,它们都具备汽车共同本质,表现为有一个方向盘、四个车轮和靠动力来驱动。
也就是说,这四种不同的车辆,都具有汽车的共性,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与此同时,冷藏车还具有冷藏保鲜的特质,救护车还具有快速急救的特质,大货车还具有载重运输的特质,押运车还具有保密防御的特质。
可见这四种汽车还各自存有自己的个性,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但是这四种作用不同的车辆,其共性都是依赖于个性而存在,主要表现为汽车共性要通过车辆个性来呈现,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共性。
诚然可见,这四种作用不同的车辆,不仅包含汽车的个性,还包含汽车的共性,并且是共性存于个性当中,即汽车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我们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道、儒、法是三大主要学派,它们共同的本质都是承认阴阳之道,都遵循阴阳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其思想源头都来自于《周易》,根植于天地之间。
这是各家学派的思想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
道家、儒家、法家,又各自存在自己学派的特殊本质,具有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及政治主张。比如道家主张遵循“道”,提出无为而治;儒家认为礼崩乐坏,主张用仁义匡扶天下;法家认为人性是趋利避害,主张绩效考核、依法治国。
这就是道、儒、法三家学术思想的特殊点,也是各学派思想的个性所在,即矛盾的特殊性。
但是,道儒法学派思想的共性,都是存在于各学派个性之中。如果没有学派思想个性,那么各学派就没有实质,也谈不上自成一派。法家不谈法权势,同儒家一样谈仁义廉耻,那就不是法家了。
可见,道、儒、法三家,不仅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共性,还同时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个性。
综上述说,每一个事物内部,同时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并且是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即每一个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共性存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具体原因,也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存在辩证关系的具体展现。
接下来,我们再来解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先来看一段原文。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毛主席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前面我们分析过: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即毛主席讲的“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也就是指同类各个事物的共性;
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个性,即毛主席讲的“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是指同类或别类各事物的个性。
由此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矛盾的个性的关系,这两句话本质含义相同,只是换了个表述方式。
当然,在学术界,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二者不能打等号。如果从单纯的字面含义来解释,的确存在商榷与阐发的空间。
但是哲学含义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
说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的个性,是从狭义的角度来阐述。
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矛盾的个性”的关系,就好比说“父与子”的关系是“爹和崽”的关系一样,没有任何违和感。
我们来举例说明。
以家禽六畜为例,马、牛、羊、猪、狗、鸡,虽然不是同纲目的动物,但是都具备家禽的共同本质。
它们都可以被人类驯养,为人类提供食物、肥料和便利,六畜兴旺也是中国人的共同愿望。这就是事物的共性,也是矛盾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
与此同时,马、牛、羊、猪、狗、鸡,又各自有鲜明特点或特殊本质,这是六畜相互区别的根本原因。
比如马擅长奔跑,牛力气很大,羊毛可制衣,猪肉是好食材,狗可看家护院,鸡为人类提供营养。这就是事物的个性,也是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以几何学中的三角形为例。
按边来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它们都具有三角形的共同本质或属性。
即都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简单来讲,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它们的普遍性质或共同属性,都是有由三条线组成的图像,这是事物的共性,也是矛盾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它们又各自存在自己的特点,这是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相互区别的根本原因或根据。
主要表现为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不同,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
这就是事物的个性,也是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我们再以自然界的降雨为例。
按照降雨的数量来分,气象局常把雨水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它们共同属性和共同本质,都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由大气中冷凝的水汽组成。
这就是各种降雨的共性,也是矛盾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这四种不同形式的降雨,又各自存在自己的特点或特质。
小雨的降雨量为10毫米以内,落地无音,润物无声。中雨的降雨量为10-25毫米,能听到沙沙雨声,雨滴清晰可见。
大雨的降雨量为25-50毫米,雨水落地,雨花四溅,雨滴模糊成片。暴雨的降雨量为50-毫米,雨水急促,落在屋瓦上,声音洪亮震耳。
这就是降雨的个性,也是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综上述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也是事物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篇文章就讲述到这里。
我们来简单地总结一下。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互联结。
主要表现在每个事物内部,同时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并且普遍性是寄存于特殊性之中。
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全文完,感谢您耐心阅读)
文章,我们来重点解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原理作用,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