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现的初衷是什么?是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让你在家就可以联系到远在异地的亲朋好友,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头条资讯,合力打造一个和平,文明的平台
它是个很大的虚拟舞台,让你能够展现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教室”,让你能够学到很多新知识,长见识
可是慢慢的原本良好的舞台和教室,却变成了一群人的法外之地,他们肆意妄为,疯狂煽动气氛和节奏,企图带动更多人加入他们当中------网络暴力
这个世界就是从战乱,暴力中建立出来的,由古至今,打打杀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无休止争斗,谁也不服谁,后来王朝罔替,国家内斗,世世代代先人的血建立出来的新世界
不需要任何暴力了,大部分人内心都是渴望和平,国家安好且强大,家庭美满且幸福,可总有人想要破坏这份美好,站在道德制高点,以自己都未必能做到的准则去要求别人,因为现实中有人民警察的缘故,这群人把“魔爪”伸向了虚拟的网络,破坏了网络的平衡
我称他们为“网络圣人”俗称“网圣”一群在现实面前过的悲惨不公的一群人,也有着扭曲残缺的童年或许才导致他们在网络上为所欲为
他们觉得虚拟的网络,谁也不知道谁,自己可以做任何事,可以随意批判任何人,他们把网络当成了自己的“皇宫”自己就是伟大的“国王”谁不服,看谁不爽,就发动必杀技---网喷,像一把无形的枪一样,射杀着无辜的人,他们满足于此,因为尝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体验过的存在感,瞩目感,高尚感,成就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圣人”
却不知道自己无形中害死了许多人,那些人原本可以拥有更好的未来和美满的家庭,因为“网圣”们的种种言语抨击,打垮了这一切,击溃了当事人的心理防线,造成了别人家庭的不幸和痛苦,可他们却一直乐此不惫的做着同样的事,这些悲痛的结果,并没有让这群“圣人”有任何醒悟,继续去犯下一次又一次的间接杀人
年韩国女团成员雪梨宣布退出女团,开始追求自由,放飞自我,这也是她遭受网络暴力的开始
有人说她退团是忘恩负义,指责的声音很多,但最多的还是“荡妇侮辱”
退团后的雪梨,经常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一些不穿内衣或其它比较私密的照片,和她当初人设“乖乖女”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被很多韩国网民评论为“博取眼球”网络恶评如洪水猛兽,汹涌而来
坦白讲,我觉得穿不穿内衣是个人自由,虽然在网络上发确实有些不妥,但有些人的恶语显然超出了批评--他们在屏幕后面,打出了无数个“出去死掉吧”
更过分的是,还有些无辜者也遭到了辱骂,仅仅因为,他们是雪梨的朋友
面对网络的恶评,雪梨也在综艺节目上回应过
比如不穿内衣这件事,她认为内衣是一种“首饰”我只是没有佩戴那个首饰,很多内衣都是有钢丝,对身体不好,不穿是为了让自己更舒服些,希望大家不要再对这件事抱有偏见
她在节目中感慨:在韩国,我认为有很多出色的人,看恶评的时候,看到了许多新颖的想法,把这些人带到这里工作,他们应该会很好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却把精力都投入到写恶评上。
大家对于我是什么样的人好像并不关心,好像没有几个人想去了解我真正的样子。
面对造谣者,雪梨也起诉过。
可是没想到被告写了一封歉信,说自己是一个跟雪梨同岁的名校学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压力,所以才把压力释放到雪梨身上,如果被起诉,自己就会有前科。
雪梨心软了,她不想毁了对方的前途,于是选择了撤诉。
一边是以道德和正义自居的网暴恶评者,一个是饱受侮辱却选择原谅的雪梨,到底谁才是更善良的那一个?
雪崩后,每一片雪花都在互相攻击
雪梨是否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而选择弃世,这尚不明确,但她的死,却引发了一轮新的攻击和谩骂
雪梨自杀新闻出现一个小时后,主持人沈某某发微博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暗指网民都在指责别人,却没有反思自己
但立马有人跳出来说:你跟着带什么节奏?
沈某某回应到:就是这些说话不负责任的人造成了这一切
接着,后来者各自站队,有人说自己不是“雪花”拒绝被代表,有人说雪梨自杀是因为抑郁症,
众人喧哗,吵吵嚷嚷,对雪莉的追悼和惋惜,逐渐演变成了认为“和我想的不一样就去死”的骂战
于是,新一轮的网络暴力出现了,“雪花们”在相互攻击,荒唐的是,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就是“雪花”
年四月八号,各大网络平台传出因外卖员27公里送餐,女顾客给的报酬太少遭受到了网络暴力,最后女顾客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跳楼了,
事情的起初是住在上海市虹口区的女子想给住在青浦区的听障父亲送上饭菜,因为路途遥远这名女子一直等不到骑手接单,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联系了一天终于等到了愿意接单的骑手,这名骑手接单后经历七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这单完成后,女顾客给了骑手元酬谢,被骑手拒绝了,女孩最终还是给骑手充了元话费
本来这件事应该到此落幕了,但是很多网络圣人看不下去了,觉得女子过于小气,骑手帮了这么大的忙,才给两百块,也有人说要是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毕竟只有两百块,就算没有收入也不能这么抠门,随着事情愈演愈烈,越来越多人参与了评判,导致了女顾客因忍受不了选择了跳楼,跳楼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
也有明事理的网友指责那群所谓圣人,不应该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随便指责女孩,让女孩用事实去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女孩是善良的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尊严
近日小编又在某社交软件上看到了网暴的雏形,还是一群未成年的学生在评论区下面谩骂指责,让我震惊
事情的起初是这样的,一个目测是营销号,疑似搬运了视频作品,然后评论区下面一群未成年出言讽刺,谩骂不断,大致过程就是指责发布者偷盗视频,没有得到授权,是狗才会做的行为,素质好的一些会咨询有没有得到授权,作者对着素质好的做出了回应,说这个只是个营销号,提供的作品都是正当来路,可那些人还是不依不饶的,在下面让作者提供证明,并谩骂的更过分
然后作者回应道:
有版权意识是正确的,但在你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谩骂,都还只是未成年,应当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面,不要踩着父母的肩膀去看这个世界,拿着自己的无知当无畏的,我是上着班,拿着一份工资,你们上着学,是父母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不要拿着父母提供给你们的资本不好好学习,来网上打嘴炮,对着起父母吗?这是啃老行为
接着一个让我膛目结舌的重点人物登场了,她回应作者说:你偷别人的东西还有理了,没见过像你这样不要脸的,你说别人啃老,你有素质吗?说话这么难听,父母养我们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你就是狗……
作者回应道:我就是个普通人,并没有多少素质,但我比你年长,学校外的饭也比你多吃了几年,我不会盲目跟风,在一件并不知道事实的事情上发表任何看法和想法,就算忍不住,我会选择私信,而不是评论下面带节奏恶意攻击我,你们明明什么都不懂却在伸张所谓的“正义”我该称呼你们为“圣人”吗?口口声声要让我拿证据,却还一直谩骂,对你们来说证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可以在我这里找到存在感,高尚感,以此获取满足感,还有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你做什么,谁也不欠你什么,别把父母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不知道这种想法你是从哪学来的,像你这样的女孩,很难想象你会有感恩之心,真的替你的父母感到惋惜
我不知道这女孩的三观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这样的心理,可能网络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毕竟很多人在传播扭曲的精神,一点不论事实是怎么样的,觉得自己可以定义一切,自己责任重大,主宰世界公平和道义,可以审视批判任何人任何事,这么小就已经这样,长大岂不是又是一群新生代“网络圣人”
社交网络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三教九流,只要登录网络,就仿佛变成了法官,掌握真理与正义,讨伐自己眼中的不义和邪恶
人人都有了发表意见的权利,但不是人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对于那些只知其然,又想参与其中的人来说,跟风是最为舒适的选择,报团站队,党同伐异
越是夹带情绪的语言,越具有煽动力。就如周玄毅所说,恶意是不会消停的,他们的思路会从“不该死的死了”,滑向“该死的怎么活着”。再理智的话语,经过众人之口,也会滑向愤怒与侮辱的深渊。
在网络上我们有发言自由,也有沉默自由,如果沉默不被允许,则表达必然走向虚伪
我们不断刷新着各种好玩的新鲜事,感受着转发评论的乐趣,也不吝于点赞和分享,套路和戾气都没有那么多。可如今,想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生活展现自我,就真的需要勇气,因为你不知道有谁会过来说上一嘴——穿得好暴露,真直男癌……总有人喜欢用攻击别人来展示自己的强大,用贬低和污蔑来衬托自己的高尚,用阴阳怪气来凸显自己的智慧
那些给陌生人留下恶言恶语的人,就像路过别人的房子时,在别人家门口大小便。而他们竟丝毫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哲学家阿尔伯特·加缪曾说:“人类这种生物,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确信自身的存在不是一种荒谬。”可我们越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就变得越荒谬、越不可理喻,实在是可悲。如今打开微博,经常会感到莫名的焦躁。曾经上网叫冲浪,现在上网像溺水。我一直觉得,在社交网络上,保持素养比产出内容重要
电视剧《百年酒馆》里有这样一句话:“世界太喧闹嘈杂以致最后无法生存,每个人都该闭嘴,答案在沉默之中。”
希望当恶语让社交网络沦为“地狱”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点什么,保护好自己的体面,照顾好别人的尊严
小孩说话可能只考虑自己,但大人说话应顾及别人。如果在现实生活里,你是个得体的成年人,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那么在网络上也应该做到这样
切莫让网暴成为潮流,带坏祖国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