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网红”传播、“网红”直播是目前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最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①“网红”的产生是网络新媒体长足进步的必然产物,“网红”的发展伴随着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网红”发展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文字为代表的“网红”、图文相结合的“网红”和短视频制作发布与视频直播为主要特征的社交媒体“网红”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视频直播“网红”,他们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及淘宝等购物网络中开始活跃。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从年6月到该研究报告截稿时为止,各大网络平台所做的网络直播达3.43亿次,是新时期“网络化”不断发展的人口基础和社会环境基础。②“网红”现象不仅从客观上改变了网络娱乐文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改变了网络传播、网络消费的发展趋势。
一、“网红”的发展历程
在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及快速普及的背景下,“网红”由最初的图文传播方式跨向集图文、音频和视频于一体的综合传播形式。此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一)以文字为载体的“网红”1.0阶段
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这个时期最为流行的就是网络论坛和网络聊天室。当时,网络论坛BBS的出现和兴起让普通网民有了机会参与到网络内容的生产中来,尤其是自从第一部BBS平台上的网络小说诞生之后,大批量的网络文学作者随之纷纷参与到网络文学创作中来,尽管当时还没有“网络文学”“网络作家”这一名称,但是这并没有阻挡网络文学爱好者的脚步,诸如宁彩神、慕容雪村等一批网络作者从当时的网络中脱颖而出,且有甚者还借此发展成为了著名网络文学创作者及网络作家,部分创作者至今仍活跃于网络。③
(二)以图文为载体的“网红”2.0阶段
迈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开始长足发展,网络红人亦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文字+图片”的方式在网络上日渐活跃。一时间,“芙蓉姐姐”、罗玉凤、“极品乞丐”犀利哥等一批以往人们陌生的人群相继走进了亿万网民的视线。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微博图文传播方式的便捷性和使用的开放性,让不少网民抓住了借助微博成名的机会,并在成为网络名人、网络明星后利用其“粉丝”的凝聚力来实现商业价值的变现。
(三)融媒式的“网红”3.0阶段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内容生产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信息内容的生产也更为简单,此时也直接宣告“网红”发展繁荣期的到来。自年以来,国内电商巨头淘宝网一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网红”电商、职业带货“网红”等,“网红”的加入直接提振了进入瓶颈期的网络购物行业。尤其是已经迎来了5G技术商用的今天,拥有人工智能算法赋能的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以及站在短视频传播“风口”的抖音、快手、火山等社交媒体平台都将“网红”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此外,在最近几年得以迅速发展的电竞主播和直播领域,亦出现了不少新涌现的知名“网红”。今天,几乎每家网络平台都会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网红”,例如淘宝电商的“李佳琦”“雪梨”“小辣椒”,活跃于微博的“留几手”“papi酱”“罗胖”罗振宇,以及“若风”“Miss和小智”等电竞主播领域的“网红”。
二、“网红”对青少年的影响日渐加深
年,国家正式实施“互联网+”战略以及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由此带来了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加速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群众参与互联网的积极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7.1亿人次,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亦高达51.7%,有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可以上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网民主要年龄在10—39岁之间,占网民总数的74.7%。其中,29岁以下的网民占53.4%,规模接近3.8亿。④
笔者专门针对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商学院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大学做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份,分别是温州医科大学份、温州大学份、温州商学院份、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份。被调查者的年龄在18(大一)至22(大四)周岁。在调查中发现,名被调查者中,有名学生平常是通过手机(移动端)了解新闻资讯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1.19%,通过电脑(PC)了解外界资讯的仅占6.66%,而通过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解外界资讯的人数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众所周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偶像的崇拜已经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名人、明星这个偶像群体的知名度比草根的“网红”高出许多,但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更加喜爱和更容易崇拜与他们心理距离更近的“网红”。
一方面,当下的“网红”多来自草根阶层,大多是90后、95后甚至00后,他们在成名之前,往往是通过某一个非典型事件或者特殊的行为而吸引社会的注意力。“网红”在成名后,多数又会通过在网络媒体平台上进行自己日常生活的展示,以此博得粉丝们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