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子尘
日前,在蒋凡分管大淘宝业务的一个月之后,戴珊烧起了第一把火。
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分管总裁戴珊通过内部信的方式宣布,淘宝和天猫的两大业务在后台层面上,将进行全面融合。这就意味着阿里巴巴的线上平台——大淘宝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台机制。
形势逼人,曾经从淘宝分离出去的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现在受制于平台流量见顶,商业运营压力增大,又将这两个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这一做法或许能够充分地利用到所有的平台流量与资源。当然也有媒体认为阿里巴巴的这一动作是对电子商务的战略重点从流量主导逐渐转移到产业主导上来。
实际上,在年,天猫就多次提出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进行深度地整合,天猫和淘宝的合并必然会在组织结构上奠定了基础,扫清了前期的平台之间的间隔障碍。
年,这一年不管是在房地产还是在互联网电商,都将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房地产自不必说,严格监管,政策层层加码。国内房企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变革。而在互联网这一块,采用传统的流量烧钱玩法似乎并不可取。流量红利也逐渐在衰退,再加上国家相关部门在反垄断层面的加强监管,电商主播的避税风波,等等。电商平台似乎出现了诸多新问题,与此同时,在旧的互联网秩序没有完全退去,新的互联网秩序正在构建的情况下,青黄不接的互联网,这些互联网巨头该如何调整原有的运营政策?这不仅仅是阿里巴巴,同样也是京东、拼多多所思考的问题。
面对强监管,合规成为电商行业要务
年底,直播电商行业出了件众所周知的大事儿。
去年的12月,被称为“直播带货一姐”的薇娅因为偷逃税款的问题被浙江省杭州市税务局追缴以及罚款13.41亿元。而就在薇娅出事的前一个月,带货主播雪梨、林珊珊也因为偷逃税的问题被罚.31万元,.25万元。
实际上,在去年的11月份就有消息传出薇娅涉嫌偷逃税费被查,但此后薇娅仍在双十一期间正常带货,直到12月处罚公布之后才尘埃落定。
在此之后,与薇娅相关联的账号都相继封停。同样销声匿迹的还有主播带货的雪梨和林珊珊。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2万亿元,年增长率为%,预计年直播电商的规模将超过4.9万亿元。
此外。曾经负债6个亿的罗永浩似乎还上演了一场“真还传”,而且根据网友爆料,罗永浩已经从限制高消费的名单上除名。
似乎依托于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很挣钱,而且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同样也出了很多问题,直播带货的乱象层出,譬如,假货、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刷单、逃税等等。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此类问题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媒体报道。其中这些案例当中,不乏出现头部带货主播。
在直播带货行业,这些年,野蛮生长是大家所共识的。从行业层面上来说,缺乏相应的从业规定、乱象丛生的行业是可能得到长久发展,因此,合规必将成为或者今后发展的第一大要务。
当然,除了带货主播以外,平台利用其行业的优势强迫商家进行二选一行为也遭到严厉打击。在国家反垄断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就受到了国家监管部门的处罚。
规范化的电商平台新秩序,需要监管成为常态。鳌头财经了解到,早在去年的9月份,国家相关部门就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各大网络主播年底前能够主动上报并且及时纠正涉税问题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或免予处罚。
有媒体认为,薇娅的处罚,在某一层面上来说,直播电商行业从野蛮生长时代逐渐过渡到规范化的时代。同时也给平台提了个醒,相应的平台也承担起相关的监管责任。
从数量到质量,电商平台逐渐向供应链延伸
去年,在反垄断,追缴税款等监管趋严,是电商平台所面临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以往热闹的电商节目在年显得有些冷清。去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似乎对销售的数据处理得格外低调。
据此,有媒体表示,去年的6.18和双11,尽管京东、天猫、拼多多平台的销售数据仍处在上涨的层面上。但是增速似乎并不如以前。而且,平台也逐渐将重心从数量逐渐转移到质量上。
鉴于短视频的兴起,依托于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带货大行其道,传统的平台类电商的流量似乎有所下滑。平台的增速在下降、电商行业的流量红利似乎正在逐渐消散。面对这一行业现状,各大平台也只能将重心放在发展质量上面。
面对流量下滑,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退却。各大电商平台只能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伸,只有更好地打通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不管是对商家还是对消费者,作为平台方,想要发展也只能拿出更好的服务质量。这也是各大电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