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吃五果,防四病,每天一

白癜风是什么样 http://m.39.net/disease/a_n9o6elz.html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在这个暑气丝毫不减的日子里,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立秋之后五种水果可多吃

1、葡萄——补肝肾、益气血

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生食能滋阴除烦、缓解疲劳。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现代研究表明葡萄籽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具有保健、美容之功效,但是最营养的部分都在皮和籽里面,所以大家记住了,吃葡萄最好连皮带籽一起吃。

2、梨——润肺、消痰、止咳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

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梨可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有些人吃梨会出现腹泻,可以煮水喝。

3、龙眼——壮阳益气、补心脾

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

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桂圆肉是新鲜龙眼晒干后的产品,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在此时炎夏与金秋燥热交替之际,不少体弱的妇女及气血两虚的老年人,可用龙眼肉与西洋参各适量,水煎以代茶饮。

龙眼多吃会上火,不能贪吃噢!吃多了,喝点淡盐水!

4、杨桃——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杨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

秋天若患风热咳嗽,可把杨桃洗净鲜食;若患小便热涩,用鲜杨桃2~3个,洗净切碎、捣烂成汁,温开水冲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肿痛,将鲜杨桃洗净生食,日2~3次,每次1~2个。但本品多食伤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寒者更要少食。

5、柚子——化痰止咳、健胃消食

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

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柚子以含维生素C丰富而著称,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

立秋养生忌吃”三物“

1、忌吃霉变食物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易霉变。

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个时候食物很容易发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2、忌过度食肉

很多人认为秋季进补就要多吃肉。

但是对于很多肠胃功能退化的老年人来讲,肉类不但不易消化,而且肉类中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3、忌无病乱吃补

很多朋友认为,立秋之后可以多吃补品来为接下去的冬季做准备。

但是专家提醒,无病乱补是会打乱身体内部节奏的。而且补药吃太多小心变成毒药,例如过量食用参茸类的补品会引起腹部不适。

立秋养生防”四病“

1、防中暑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

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为预防中暑,提醒大家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2、防燥秋

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

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

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

3、防感冒

初秋也是感染新疾病的高发期。

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而在晚上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注重饮食卫生,情绪稳定。

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4、防治“空调病”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而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可以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记住:立秋之后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较弱的及其他慢性疾病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立秋养生多喝三种汤/粥

1.雪梨百合汁——清热润燥

立秋后燥气上升,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莲子、山药、百合等。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制,清热润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于经常干咳的人。

2.油菜燕麦粥——养胃除燥

立秋后还是属于长夏之末,天气仍然比较闷热,易造成食欲不佳,建议用燕麦熬粥喝。燕麦先煮熟,然后放入油菜末煮开。另外,将大米先煮熟,然后将提前做好的山药泥加入煮开。适当喝些能够养胃健脾。

3.红豆陈皮汤——健脾除燥

红豆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功效,加入陈皮能防秋燥、提升内脏活力,增强体力。红豆清洗干净放入水中浸泡好后,加入适量冰糖及一小块陈皮,锅中倒入适量水烧开,放入红豆大火煮,待红豆煮烂后,将冰糖、陈皮放入锅中拌匀,小火焖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时,捞出陈皮,只喝汤食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liuzx.net/afhzp/830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