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原产于中国的蔷薇科水果

蔷薇科是发源于中国的植物类群之一,主要分布于温带。众所周知,该科是水果界的名门望族,麾下种类众多,主要出自苹果属/Malus、梨属/Pyrus、枇杷属/Eriobotrya、山楂属/Crataegus、桃属/Amygdalus、杏属/Armeniaca、樱属/Cerasus、李属/Prunus等,重量级大咖云集。p.s.按照最新分类,桃属、杏属、樱属全归李属,为叙述方便暂不采用。另,本文所用图片,无水印者皆为网图,其余为本人拍摄,地点无注明则默认青岛。

苹果属

图1.1塞威氏苹果,也叫新疆野苹果

图1.2西洋苹果

苹果/M.pumila是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全球产量仅次于香蕉。现代苹果于年始入中国,其重要祖先塞威氏苹果/M.sieversii分布在中亚天山一带,产地包括新疆。中亚的塞威氏苹果一路向西发展,融合欧洲野苹果、山荆子(注意,哪儿都有它)等种的基因,最终形成了现代苹果栽培种,又称西洋苹果;新疆的塞威氏苹果则有一支掉头向东,在中国被培育成了口感绵、易变质的绵苹果,古称“柰”。绵苹果是塞威氏苹果的纯系驯化后代,也曾有过丰富的品种,如今栽培面积极度萎缩,芳踪难觅。

图1.3花红

图1.4楸子

图1.5山荆子/M.baccata,俗名“山丁子”

传统的绵苹果很难见到,但苹果属的国产水果却不止它一个,至少还有花红/M.asiatica和楸子/M.prunifolia。花红是古老的中国本土水果,汉代时即已出现,又名沙果、林檎,长得像袖珍苹果,市面上偶有出售;楸子比花红更小更圆,已基本淡出食用领域,最多做个蜜饯,更多的是沦为盆栽观果植物,艺名“冬红果”。据研究,花红可能是绵苹果和山荆子的混血,楸子则是花红和山荆子进一步杂交的产物,可谓“亲上加亲”。看见没?那劳什子山荆子又双叒出现了,简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

图1.6民间的“西府海棠”

图1.7疑似八棱海棠

西府海棠/M.×micromalus也是著名的国产苹果属栽培植物,几乎无人不知晓其名讳。在人们心目中,西府海棠该是图1.1.5中娇艳多姿的形态,但该植物果实黄色,与《中志》对西府海棠“果实红色”的描述不符,其真实身份晦暗不明。事实上,《中志》收录的西府海棠以观果和食用为主,囊括多个彼此无关联的杂交种,堪称海棠果大杂烩。其中八棱海棠为楸子和山荆子(又是它!)的杂交种,它本身还有一个拉丁名M.×robusta,更说明西府海棠内部乱成一锅粥,不表也罢。

②梨属

与苹果相比,梨的“中国背景”更深。一般认为,梨的原种(stockspeicies)源于中国西南部山区,后来向山脉东西两侧扩散,分化成各种梨属植物,这说法一杆子支到了数百万前,扯太远了......远古的事情少说几句,总之中国这块地方不但是梨的初生中心,而且也是梨的三大次生中心之一,东方梨种群主要在中国形成(日本朝鲜亦有贡献),中亚中心和近东中心共同孕育了西方梨种群。

图2.1“南果梨”,秋子梨

图2.2“云南火把梨”,沙梨

图2.3“河北雪梨”,白梨

栽培梨树由野生种或天然杂交种驯化而来,在中国栽培史超过年,最早记录见于《诗经》。目前国内栽培的有三个本土种,秋子梨/P.ussuriensis、沙梨/P.pyrifolia和白梨/P.bretschneideri。秋子梨盛行于东北,华北、西北亦有栽培,如京白梨、南果梨;沙梨主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如云南火把梨、砀山酥梨;白梨是秋子梨和沙梨的杂交种,黄河流域较多,如莱阳梨、河北雪梨。褐梨/P.phaeocarpa和川梨/P.pashia也有少量栽培品种,但品质不佳,更多用作其它栽培梨的砧木。

图2.4西洋梨

图2.5“丰水梨”,日本沙梨

图2.6“库尔勒香梨”,新疆梨

除本土种之外,国内还有引进的西洋梨/P.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liuzx.net/afhgx/817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