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赛道发展十分火热,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着手发展短视频和直播业务,本篇文章作者结合自身创业经验,分享了关于短视频、直播、流量、IP等专业运营内容,干货满满,感兴趣的一起来看一下。
正文
1
关于IP
1.IP是未来内容公司的经营单元,什么叫经营单元,可以理解成线下一个个店铺。2.IP英文翻译过来就是知识产权,产权也意味着形成某种资产,IP的核心是共识资产。
IP=共+识+资产
“共”是特定圈层流量,“识”就是高识别度,“资产”就是能够变现的产品。
“共”的核心是:流量的大小,是否跨越圈层。
比如说罗永浩,跨越了科技圈、互联网圈、教育圈等,多领域穿透。
“识”的核心是:人物识别度,也可以理解成标签。标签越多,或越独特,越能被大家记住。
举极端例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猪坚强)可能比一个平庸的人名更容易被记住。
3.有些领域IP难做,核心不是赛道不行,而是某些共识的标签被提前占领。
比如,我现在提商业IP,大家能脱口想出来几个?
如果出现5个以上,那基本上意味着红海。
4.发现是红海怎么办?
一种是换渠道,或者说“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你这个赛道没有名人,那么出名一定要趁早。
复杂领域专家巴拉巴西写的成功第一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5.从共,到识,到资产,难度是递增的。
你会看到越来越多成名较早的明星,比如张柏芝、张纪中等,在抖音上爆发了第二春。
核心是他们有“识”,只是借用抖音等新渠道,创造“共”而已。
6.IP的真正红利,要么来源于空白市场的占领(需求的再发现),要么来源于差异化的供给。
7.做流量和做IP是两码事情,一个是行商,一个是坐商。
流量的核心是用户注意力,用户会随着平台的迁移而流动,所以造成不同的平台火的也不是同一批人的现象。
好的IP是坐商,无论在哪里,都能火。比如易中天,就算不做任何社交媒体都没事,也一直在用户心智中。
8.做IP难的是找适合他本人的方法论,更难的是IP本身状态的allin。
聊过行业做的不错的老师,发现好几个都是因欠债创业,
欠的多的一个老师有一阵每天基本直播8-10个小时,甚至更长,用正常的体力逻辑已经无法理解。
9.不要幻想%打造IP成功率,除非你找到顶尖的IP。越好的的IP,就像高级的食材,是不需要复杂的烹饪的。
10.克莱?舍基年出版的《认知盈余》是一本神书,每个人都拥有认知盈余,在这个短视频时代会被放的更大。
但算法时代核心是创造更大杠杆,而不是空手套白狼。
11.IP给大家的情绪价值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尤其是知识付费,很多人购买并不来源于功能价值。
12.做内容不做ip,能不能活下来?
当然可以,整个市场很大,找准自己生态位即可。
13.上波短视频大IP的下一个命题是如何穿越周期。
2
关于内容
1.大盘趋势来看,当下最大的红利依然是图文视频化。翻一下,短视频就是图文时代的复印机。
2.短视频是不同行业的内容入口,只是行业进程不一。
对于电商公司来说,短视频更像是商品头图的视频版,直播间是详情页。
对于知识类ip来说,短视频更像是一本自传,或者杂志,或者宣传页。
从变现效果来说,自传杂志DM单
3.短视频还是“一条定终身”逻辑,一条大爆,抵上一般的条。
英语雪梨老师之前发过一条10年的视频爆了,产生了0多万gmv。
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容行业,只有三个分数,0分,60分,分。
0分就是无用,60分就是始终一般,分就是大爆。
内容很少有中间态,对于内容行业的人才基本上也是如此。
4.内容一直是所有增长里面ROI最高的方式,从洛阳纸贵,到马斯克的twitter。能够创造优质内容一直是稀缺能力。
就像我在《高阶运营》书中写的,内生增长一共就三种,裂变增长示微的情况下,要么内容,要么付费。
5.短视频生产的核心能力来源于选题,很多非常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