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别再川贝炖雪梨啦

“川贝炖雪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咳嗽食疗方。一听到孩子咳嗽就会想到用这个,然而食疗的结果是,除了暂时安慰一下孩子和自己,并不能解决咳嗽的根本问题。

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很多时候只是盲从跟风,并不知道这种流传甚广的食疗方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

川贝和雪梨

川贝,性甘苦,微寒,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即性寒能清肺化痰,味甘又能润肺止咳。所以川贝尤适宜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煎服用量3-10克,研磨服1-2克。

雪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其性甘寒,功效可清热润燥化痰。主要药效成分分布于梨皮。故临床中,梨皮为常用止咳化痰中药。

使用不当=雪上加霜

以上两味均为中药药材,其中梨亦为药食同源。可能很多人对中药的定义并不了解,所谓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且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这就告诉我们,中药的使用离不开中医的理论指导。从中医理论来说,川贝雪梨适宜治疗肺热咳嗽咳痰及肺燥干咳少痰等证,而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咳嗽,例如风寒咳嗽,此时川贝炖雪梨无异于雪上加霜,不仅无治疗作用,反而妨碍咳嗽的恢复。

但笔者临床中了解到,很多家长对川贝雪梨的药性知之甚少,也不会考虑太多,多数时候为人用即用;更不具备专业的中医理论知识去判别自家孩子的咳嗽究竟是属于风寒还是肺热。这就造成了川贝炖雪梨的盲目、无效甚至错误的使用。

若强烈想使用川贝炖雪梨食疗,大前提是家长有相关专业知识判别咳嗽的寒热性质,或者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能辨寒热亦不建议使用

即便确属肺热或肺燥咳嗽,笔者在此依然不主张使用川贝雪梨进行食疗。原因如下:

(一)价格贵,疗效弱

川贝之所以如同三七、阿胶、西洋参等药材一样人人皆知,并非其有着独特的疗效,而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贵!

在商业广告的推动下,一些名贵药材进入大众视野,川贝也不例外(售价可以到7元/克),甚至更贵,却不知药材的价格和疗效并无必然联系。说到川贝,大家对其“姊妹”浙贝(性苦寒,功效也为清热化痰)了解相对较少,但从两者药性来看,浙贝寒性更强于川贝,故浙贝对肺热咳痰效果更优,且价格亲民(仅为川贝价格的1/10)。更好的疗效及更亲民的价格,如果非要食疗,何不选浙贝炖雪梨呢?

(二)无效利用造成浪费

川贝炖雪梨,即便理论上有效,但任何药物的有效性都离不开剂量的把控。所谓食疗,不过三五颗川贝包裹于雪梨中心密闭的环境中,使本就小的剂量处于很少体积的水中,故其有效成分也很难充分溶解出来被人体摄取(中药成分作为溶质要完全溶解的话,必须要有足够的水作溶剂)。可想而知,这样炖出来的川贝雪梨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甚微,如同杯水车薪,如何能起到缓解咳嗽的作用?近乎白花钱白花功夫!

(三)食疗不能取代药物,避免延误病情

亦有一些家长在就医服药过程中仍习惯于川贝炖雪梨进行辅助食疗。咳嗽好转后,家长常常忽略药物的治疗作用,习惯于将此归功于食疗,下一次咳嗽时又会让此疗方出来“大显身手”,又在重复来时的路。

故笔者建议,在孩子咳嗽时,无需进行食疗(包括其他一些被放大疗效的食疗:如陈皮水等)。既可以避免食疗方的错误使用,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及金钱的浪费。在孩子咳嗽不甚频繁时,可选择观察,有望自愈;咳嗽明显时,适时就医服药即可。

免责声明:以上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用药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用于商业用途。

喜欢是鼓励~分享和转发是更大的支持

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liuzx.net/afhzz/57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8